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(多任务学习)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pytorch lstm训练例子 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(多任务学习)

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(多任务学习)

2023-09-08 21:2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目录 I. 前言II. 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III. 代码实现3.1 数据处理3.2 模型搭建3.3 模型训练/测试3.4 实验结果 IV. 源码及数据

I. 前言

前面已经写了很多关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文章:

深入理解PyTorch中LSTM的输入和输出(从input输入到Linear输出)PyTorch搭建LSTM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PyTorch中利用LSTMCell搭建多层LSTM实现时间序列预测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PyTorch搭建双向LSTM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一):直接多输出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二):单步滚动预测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三):多模型单步预测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四):多模型滚动预测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五):seq2seqPyTorch中实现LSTM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的几种方法总结(负荷预测)PyTorch-LSTM时间序列预测中如何预测真正的未来值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(多任务学习)PyTorch搭建ANN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风速预测)PyTorch搭建CNN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风速预测)PyTorch搭建CNN-LSTM混合模型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PyTorch搭建Transformer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PyTorch时间序列预测系列文章总结(代码使用方法)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TensorFlow搭建双向LSTM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一):直接多输出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二):单步滚动预测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三):多模型单步预测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四):多模型滚动预测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五):seq2seqTensorFlow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(多任务学习)TensorFlow搭建ANN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风速预测)TensorFlow搭建CNN实现时间序列预测(风速预测)TensorFlow搭建CNN-LSTM混合模型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负荷预测)PyG搭建图神经网络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PyTorch搭建GNN-LSTM和LSTM-GNN模型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PyG Temporal搭建STGCN实现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时间序列预测时序预测中Attention机制是否真的有效?盘点LSTM/RNN中24种Attention机制+效果对比

上面所有文章都是“单变量输出”,虽然某些文章中提到了“多变量”,但这个多变量只是输入多变量,而不是输出多变量。比如我们利用前24个时刻的[负荷、温度、湿度、压强]预测接下来12个时刻的负荷,此时输入为多变量,虽然有多个输出(多步长),但输出的都是同一变量。

那么有没有办法一次性输出多个变量呢?当然是可以的,在前几篇文章的评论中也有人提到了这个问题,当时我给出的回答是:“这样做效果很不好,不建议这么做”。

II. 多变量输入多变量输出

多变量输入自不必说,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前面几篇文章。

多变量输出是指:我们一次性输出多个变量的预测值。比如我们利用前24小时的[负荷、温度、湿度、压强]预测接下来12个时刻的[负荷、温度、湿度、压强]。实际上,我们可以将多个变量的输出分解开来,看成多个任务,也就是多任务学习,其中每一个任务都是前面提到的多变量输入单变量输出。

具体来讲,假设需要预测四个变量,输出在经过LSTM后得到output,我们将output分别通过四个全连接层,就能得到四个输出。得到四个输出后,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四个损失函数,对这四个损失函数,本文将其简单求平均以得到最终的损失函数。关于如何组合多任务学习中的损失,已经有很多文献探讨过,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。

III. 代码实现 3.1 数据处理

本次实验用到了两个数据集:数据集1包含某个地区的负荷、湿度以及能见度三个特征。数据集2中包含三个地区的负荷值。

数据集1: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集2: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依旧使用前24个时刻的三个变量预测后12个时刻的三个变量,数据处理同前面文章一致。

3.2 模型搭建

多输入多输出LSTM模型搭建如下:

class LSTM(nn.Module): def __init__(self, input_size, hidden_size, num_layers, output_size, batch_size, n_outputs): super().__init__() self.input_size = input_size self.hidden_size = hidden_size self.num_layers = num_layers self.output_size = output_size self.num_directions = 1 self.n_outputs = n_outputs self.batch_size = batch_size self.lstm = nn.LSTM(self.input_size, self.hidden_size, self.num_layers, batch_first=True) # self.fcs = [nn.Linear(self.hidden_size, self.output_size).to(device) for i in range(self.n_outputs)] self.fc1 = nn.Linear(self.hidden_size, self.output_size) self.fc2 = nn.Linear(self.hidden_size, self.output_size) self.fc3 = nn.Linear(self.hidden_size, self.output_size) def forward(self, input_seq): # print(input_seq.shape) batch_size, seq_len = input_seq.shape[0], input_seq.shape[1] h_0 = torch.randn(self.num_directions * self.num_layers, batch_size, self.hidden_size).to(device) c_0 = torch.randn(self.num_directions * self.num_layers, batch_size, self.hidden_size).to(device) # print(input_seq.size()) # input(batch_size, seq_len, input_size) # output(batch_size, seq_len, num_directions * hidden_size) output, _ = self.lstm(input_seq, (h_0, c_0)) preds = [] pred1, pred2, pred3 = self.fc1(output), self.fc2(output), self.fc3(output) pred1, pred2, pred3 = pred1[:, -1, :], pred2[:, -1, :], pred3[:, -1, :] # pred = torch.cat([pred1, pred2], dim=0) pred = torch.stack([pred1, pred2, pred3], dim=0) # print(pred.shape) return pred

可以看到,由于需要预测三个变量,所以我们在模型中定义了三个全连接层。在得到LSTM的输出后,分别利用三个全连接层得到三个变量的输出,再将三个输出进行拼接,得到最后的pred,pred的shape为:

predict(n_outputs, batch_size, output_size)

其中n_outputs=3,表示一次性预测三个变量,output_size=12表示这里采用了PyTorch搭建LSTM实现多变量多步长时间序列预测(一):直接多输出中的策略,一次性输出接下来12个时刻的预测值,因为是直接多输出,所以这里pred_step_size=output_size。

3.3 模型训练/测试

模型训练中,经过预测后,我们得到的label和pred的shape分别为:

label(batch_size, n_outputs, pred_step_size) pred((n_outputs, batch_size, pred_step_size))

由于需要对每一个output计算损失然后相加求平均,所以我们的损失函数求解如下:

total_loss = 0 for k in range(args.n_outputs): total_loss = total_loss + loss_function(preds[k, :, :], labels[:, k, :]) total_loss /= preds.shape[0]

即每次都取出一个output进行计算求和再平均。

3.4 实验结果

数据集1中包含的是某个地区的负荷、湿度以及能见度三个特征,其预测结果如下所示:

变量负荷湿度能见度MAPE9.76%6.44%8.49%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集2中包含三个地区的负荷值:

变量负荷1负荷2负荷3MAPE5.37%8.89%6.29%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观察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,数据集2上的预测效果明显更好,这可能是因为三个负荷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。

IV. 源码及数据

后面将陆续公开~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